重阳节送爸妈的实用礼物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原因

2023-05-28 14:02:22

九月初九重阳节,又称为“重九节”或“老人节”。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,有登高、赏菊、喝菊花酒、放风筝、吃重阳糕、插茱萸等等。重阳节送爸妈的实用礼物有哪些你知道吗?一起来看看重阳节送爸妈的实用礼物,欢迎查阅!

重阳节送爸妈的礼物

1、老人手机:选择一款简便易操作的老人手机给自己的父母吧,让亲情和爱一触即发。

2、按摩椅:为老人们添置一部放松周身的按摩椅吧,让他们在舒适的振动按摩中,享受随时随地的健康和快乐。

3、血压仪:对于心血管功能不好的老人,在家也能时时检测自己的血压确实非常重要,关爱老人,就要从老人所需处出发。

4、便携式充电放歌机:对于独居和空巢老人,一款简便好用的放歌机,不仅能让生活热闹起来,也能随时带在身边,一路散步遛狗,一路享受怀旧音乐。

5、电子计步器:对爱运动的老人,一款能够记录脉搏、行程的计步器绝对少不了,在享受运动的同时,也享受运动的成就感吧。

重阳节的来历传说

相传在东汉时期,汝河有个瘟魔,只要它一出现,家家就有人病倒,天天有人丧命,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。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,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。病愈之后,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,决心出去访仙学艺,为民除掉瘟魔。桓景四处访师寻道,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,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,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,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,在仙鹤指引下,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,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,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,终于收留了桓景,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,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。桓景废寝忘食苦练,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。

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:“明天是九月初九,瘟魔又要出来作恶,你本领已经学成,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”。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,一盅菊花酒,并且密授辟邪用法,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。

桓景回到家乡,在九月初九的早晨,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,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,一盅菊花酒,做好了降魔的准备。中午时分,随着几声怪叫,瘟魔冲出汝河,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,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,便戛然止步,脸色突变,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,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,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。

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。

重阳节吃重阳糕的原因

吃重阳糕是由登高引申而来,重阳节又叫“登高节”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。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,就在家中吃糕。吃重阳糕源于“登高”的“高”,“糕”字与“高”同音,象征“步步高升”、“百事俱高”之意。

据史料记载,重阳糕,又称“花糕”、“发糕”或“菊糕”,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,辅料有枣子、杏仁、松子、栗子,属于甜品,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。制作较为随意、简易。

讲究些的做成宝塔状、九层,上面再做两只小羊,以合“重九”、“重阳(羊)”之俗。有的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,并点上蜡烛灯,用“点灯”、“吃糕”代替“登高”的意思,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。

唐武则天曾在重阳时,令宫女广采百花,和米捣碎,蒸制“花糕”(如菊花糕、桂花糕等),用以赐赏众臣,以笼络人心。明清时,重阳糕的制法更趋精细,种类也繁多,并且有了成人和儿童食品之分。据载:“京师重阳花糕极胜。有油糖果炉作者,有发面垒果蒸成者,有江米黄米捣成者。小儿辈又以酸枣捣糕、火炙脆枣、糖拌果干、线穿山楂,绕街卖之。”

为什么重阳节流行吃“重阳糕”,大概有4种说法:一种是祛邪避灾。明人谢肇制在《五杂俎》中记述:“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可迎福接吉,消灾避邪”;二是“登高”之意,以“吃糕”代替“登高”;三是敬老之举,江南流行一句话:“重阳不吃糕,老来与人告”;四是祝福之意,“重阳吃糕,百事俱高”。

过去,在重阳这一天,人们有蒸制重阳糕孝敬老人的习俗。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,还馈送亲友,称“送糕”;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,称“迎宁”。

这些糕中常加入有大枣、栗子、山楂等果干等为原料,既颜色好看,香甜可口,食之易消化,同时又能健脾益气。现在的重阳糕,没有固定品种,只要是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,都可称为“重阳糕”了。

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。《南齐书》卷九上说,刘裕纂晋之前,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。一时兴起,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。等他即位称帝后,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、校阅军队的日子。据传说,后来流行的重阳糕,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。

另一种传说则流传于陕西附近。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。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,卧病长安,八月下旨放榜后,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,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。家里没人打发赏钱,报子就不肯走,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。等康海病好回家时,已经是重阳节了。这时他才打发报子,姶了他赏钱,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。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。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,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,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,讨一个好兆头。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。

同类推荐

雨水节民俗:探秘占稻色的古老传统与文化意义

宋代以前,中国的农业和整个经济重心都位于黄河流域。从宋朝开始,随着经济重心向南移动,中国南部的稻作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主体。由于宋朝特色的稻作文化习俗在明清时期继续发展,客家人已经近千年来承袭着这种文化。其中,雨水节爆糯谷花“占稻色”是其中之一。元代的娄元礼在《田家五行》中记录了当时华南稻作地
2023-04-04

探讨如何通过春分养生保健和营养药膳来增强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

春季是一个气温、湿度等气象要素变化无常的季节,也是一些疾病复发和加重的高发季节。冠心病患者、风湿性心脏病患者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哮喘病等都需要注意保健,而精神病、肝病患者也容易在春季出现问题。 除了注意保健,春季也需要注意饮食。下面介绍几道春季养生药膳: 木耳榆耳爆海螺 配方:干净海螺肉250克,
2023-04-05

了解小满的健康养生秘诀:营养丰富、药膳滋补,轻松保健延年益寿!

小满养生保健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属初夏,气温升高,食物容易腐败变质,苍蝇等昆虫逐渐增多,导致痢疾杆菌等病菌的生长繁殖。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因素下,如受冷、过度疲劳、营养不良、暴饮暴食或其他慢性疾病等,更容易引起急性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。病毒性甲型肝炎、戊型肝炎,也是夏季经肠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
2023-04-05

探究二十四节气的来源与演变历程,深入解析其形成背景与发展历史

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财富,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、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。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中国就已经能够利用土圭(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)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,确定冬至、夏至、春分、秋分四个节气。一年中,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,最长的一天为冬至,影子长度适中
2023-04-05

利用营养药膳进行养生保健——探讨处暑期间如何提升身体健康状况

处暑是中国24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,通常在8月中旬,标志着盛夏的结束和初秋的开始。随着季节的变化,适当的养生保健措施会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。 防护肺病很重要。秋季的燥气和湿气的结合可能会伤害肺部,引起一些疾病,如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医清热润肺的草药,如麦冬和菊花,煮成
2023-04-05

探讨立秋期间农事气象规律及相关生活提示:如何合理安排农活、养生饮食等?

立秋——农事、生活和民间禁忌 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,一般落在8月7日或8日。它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天气将逐渐凉快。但据气温标准,很少有地方在立秋即开始进入秋季。在农事方面,立秋前后,各种作物生长旺盛,需注意缺水和各种病虫害的防治。同时,立秋时节的气象变化也需要人们注意生活习惯和健康问题。
2023-04-05

农事气象与生活提示:如何应对炎热的大暑天气?

大暑,处于三伏中的中伏阶段。这个时期,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式步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。南方有些地区的平均气温超过了35℃,有些地方的绝对气温甚至历史曾高达47度。 虽然夏季的高温对身体不利,但对于农作物却是有利的。如夏玉米、夏大豆、棉花、甘薯、水稻等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,生长发育的最旺盛。但是,此时气候变化
2023-04-05

立春过后的春季养生指南:如何科学养生,享受美好春日

立春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健防病。春天的气候特征是以风为主,而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,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。当风邪侵袭人体后,一是侵犯上焦肺,特别是初春,天气由寒转暖,在人体阳气初生时,温热毒邪也开始活跃,各种致病的细菌、病毒随之生长繁殖。流感、流脑、麻疹、猩红热、肺炎也多发生和流行。二是病变
2023-04-06

推荐你挑选什么食物更好,以应对立春到来的这个季节?——立春美食大推荐!

随着春季的到来,人们开始注重饮食上的调整。春季是一个新陈代谢旺盛,气血充盈的季节,因此饮食上应该以清淡、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品为主。下面介绍三款适合春季饮食的家常菜,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也能更好地保养身体。第一道菜是韭菜虾皮炒鸡蛋。制作时需要准备韭菜、鸡蛋、盐、姜末、味精和虾皮。首先将鸡蛋打散,
2023-04-07

谷雨时节的健康养身保健与营养调理:膳食药膳美食与生活细节全方位探究

谷雨节气是春季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一年中降雨量最多的时期。由于湿度大,很容易让人感到闷热,对于患有风湿骨病的人来说,更容易遭受疼痛。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、自身免疫性疾病,会引起关节疼痛、肿胀和运动障碍。谷雨节气的潮湿气候容易让其发作。如何预防或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呢?以下是一些方法: 首先要改善
2023-04-07
Copyright © 2019 - 2022 老神婆风水大师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黑ICP备2022003574号-3